Diplazium matthewi(i Copel. )C. Chr. in Index Filic.,Suppl. 1906-1912:27. 1913.
根状茎粗短、横卧,先端及叶柄基部被鳞片;鳞片棕色,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边缘有稀疏小齿。叶近生,长 80~100cm;叶柄长 30~50cm,青禾秆色,基部被少数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鳞片,向上几无鳞片;叶片卵形,长约 60cm,基部最宽或略变窄,宽 30~40cm, 先端羽裂渐尖,基部二回羽状 ~ 小羽片羽状深裂至全裂,也有较小的叶为一回羽状 ~ 羽片羽状浅裂;羽片6~10 对,互生,向上斜展,上部的为阔披针形,羽状浅裂至深裂,无柄或有极短的柄,下部的为长三角形或阔披针形,一回羽状 ~ 小羽片羽状深裂至全裂,有长约 1~2cm 的柄,基部一对最大或较其上的略短,长20~30cm,通常基部最宽,宽 7~12cm;下部羽片的小羽片或裂片 8~10 对,互生或基部的对生,阔披针形,基部的最长,长 4~6cm,宽 2~2.5cm,先端尖头或圆钝,基部贴生于羽轴,边缘全缘或有波状齿;叶脉明显,分离, 小脉单一或分叉,斜向上,达于叶边;叶片纸质或草质,干后暗绿色,无毛。孢子囊群长线形,每裂片或小羽片通常有 3~10 对,单生于小脉上侧或双生于小脉的上下两侧,接近叶边;囊群盖长线形,膜质,成熟后从外侧张开。
产地:梧桐山(陈珍传等 011190 )、羊台山(张寿洲等 013689 )。生于山地林下,海拔约 210m。
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香港和广西。越南北部。